熊春锦:以德为邻 用道德根文化促进合作交流

发布时间:2014-12-01 15:38:12 中国社会新闻网

怎样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对外合作交流当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11月27日,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熊春锦先生在中泰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提出以德为邻,用道德根文化促进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的亚洲梦、亚太梦。

中泰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由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与北京本元时代科技研究院、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共同主办。

熊春锦先生应邀在座谈会上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泰文化合作发表专题演讲。在演讲中,熊先生开宗明义:“世界本是一个地球村,整个地球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的文明憧景,那就是大道行世,道德文明,和平幸福,世界大同。”如何走近这一人类的共同憧憬,熊春锦先生以中泰文化交流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地球各地不相同地域的水土,养育繁衍着不相同的人。在物质层面,水与土是生命的承载与养畜;在精神层面,“土”就是信仰、信念,“水”就是智识能量创造力。熊先生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信念与不同的智力,诞生各有特色的地域文明。不同的文明诞生各不相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诞生各有特色的教育。”熊春锦先生简要分析了人类文明、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世界人类创建道德文明的共同文化财富,在近代被世界各国所广泛研究和应用,推动着全世界和谐精神、尊道贵德文明的构建。

总结中泰从古至今的文化交流历史,熊先生认为:中泰两国从古至今长期交流、相互影响,各自形成具有东方文明特征的文化,既具有共同的文化之根,同时各自拥有历史悠久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人为邻可以择邻而居。以国为邻无法选择回避。国家与国家之间比疆为邻,无法搬迁移居,唯一的只有和睦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共同发展图存。正如《论语•里仁》中所说:“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熊先生说:中泰两国在亚洲大陆板块上,都具有历史悠久的道德文化建设基础,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德为邻亲如一家人,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进入21世纪,中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获得世界瞩目的巨大发展,传统道德文化复兴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坚实的物质文明基础必定推动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在21世纪必定会在地球村中实现。以德为邻,中泰一家亲,具有深厚的潜在正能量,比邻重诚信,海内知己存。“远亲不如近邻”,以德为邻必定会在中泰两国实现。“我们要坚信,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在两国政府和民间高度重视道德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加强中泰文化和教育交流,中泰两国一家亲,以德为邻,互利共赢的亚洲梦、亚太梦必定会实现!

演讲结束后,熊春锦先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国学频道的采访,进一步表示:通过文化交流,将悠久的中华历史传统传递给周边国家,使周边的国家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当中就没有侵略、欺辱别人这样的词汇,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周边国家都是以和睦为贵的,坚持和睦亲邻、以德为邻的方针,就能够尽快达到新的共识,减少各种周边矛盾,使我们国家更加和平、安宁,安心于经济建设和发展。

在回答国学频道关于国学在国家交流中的作用这一提问时,熊春锦先生说,目前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当中,在国学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注重于民俗文化,而中国的文化瑰宝是由伏羲、黄帝、老子所构建,由孔子继承和发扬的道德根文化,以及各种应用性文化,“浇花要浇根,我们要想以德服人,以德共建邻居关系,就得在根上去进行这种交流、共创,这样才能占领文化的真正高地,从而将各种文化兼容并蓄纳入其中。如果我们能占据这样一个高地,那么和谐统一是非常容易达成的。”

(记者 杨锈祯)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