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11月26日电 4个月时间内,由瓜菜大棚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牵出的腐败案,让海南省12名农业局正副局长“落马”,涉及9个市县,几乎占到全省市县的一半,涉及违法违纪金额超过1亿元。
据了解,为解决海南本地菜价高,常年“菜篮子”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海南省近年来投入巨额补贴支持蔬菜大棚建设,仅2012年和2013年就分别投入1.24亿元和9300万元重点支持常年蔬菜设施大棚建设。原本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海南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确被这样一群“菜篮子”上的蛀虫做了文章,成了他们牟取私利,“发家致富”的好机会。“蛀虫”们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辜负了组织给予的厚望,不利于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纪检部门严查“菜篮子”工程,祛除“菜篮子”上的蛀虫,大快人心,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体制上的不足:干部的任用,更应注重预防和防止腐败体制的完善;而等干部出了问题“打”而后快。“打”干部的同时,既是对组织任用行为的否定(即打自己的脸),同时也会伤百姓的心——为何组织任用的干部都出了“问题”,是组织不善识人还是体制有问题。因此,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就是严格的监督、完善的预防腐败机制。试想一个如此庞大的“菜篮子”工程,涉及资金上亿,“雁过拔毛”的心思更是人之常情,在制定这项民生工程时,组织上就应该能够洞悉下级这种心情;既然能够预见如此大笔的资金的吸引力,就应该提前做好资金不被套取的预案,如完善补贴资金发放的各项程序(申报、核实、补贴后的信息反馈等)、资金发放过程中的监管程序及不定时的抽查审计等,同时广开言路,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的监督。
回头再看该事件,涉及海南9个市县、12名农业局正副局长,几乎占到全省市县的一半,贪腐出现的概率竟占50%,说明整个“菜篮子”的资金监管体系本来就有漏洞,心怀叵测者更是有利可图、伺机行事。笔者认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方式不是在于及时铲除“蛀虫”,而是多撒防腐剂、铲除“蛀虫”滋生的土壤。(文/敏而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