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坚决问责。“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总理说,“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人民网》,4月13日)
民众常听为官者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被官员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仿佛已经成为一句句口号,但就是没有付诸在行动上。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领导干部若总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为人民服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然而,在我国官场,尤其是一些基层地方,官员庸政、懒政、怠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干部视公务员为“铁饭碗”,一旦进入体制内,便做起了一劳永逸的“春秋大梦”,往往是“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坐就是半天,无视民众需求,不管民间疾苦,早把为人民服务抛到九霄云外。
官员庸政懒政要不得。“懒政”主要表现为政府“未作为”和“慢作为”,而“庸政” 具体表现为政府“弱作为”和“假作为”。无论是“懒政”还是“庸政”,其在本质上是一种政府不作为现象和行为,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愿干、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的心态和作风。
有网友调侃“庸政亡朝”。事实上,庸政、懒政在懈怠领导干部的同时也寒了人民群众的心。干部“弱作为”“假作为”,一味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于人民群众的福利无益,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不为人民办实事,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最终导致民众对政府和干部的不支持、不信任,也难以谋求地方的长远发展。
李克强总理说,对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 ,坚决用铁腕惩“懒”治“庸”。对于领导干部庸政、懒政现象绝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要严格问责制度,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将问责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