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领导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然而却遭到公众的质疑。
其一,因为领导干部很忙,不少生活琐事往往都让秘书代劳了,新历新为买火车票、坐地铁、购物之类的事情很少自己做。即使难得被看到一下,有的往往也是“回避”高悬。其二,人们时常看到:书记、市长坐公交,却安排一批记者“埋伏”在指定的公交站;厅长、局长宣称不带记者下基层调研,可相关新闻报道一点没见少。
要是我们当地的领导干部站在我面前,我可能都不认识他们,而你们怎么一下子就“偶遇”了?这就是普通人真实的想法。的确,看遍了某些养尊处优的官员,见多了各种经过PS的照片,猛然见到领导们如此亲民之举,还真有点觉得接受不了,不禁令人产生怀疑,有这种想法也属正常。如此人为导演的“偶遇”多了,公众的信任被透支,即便真的“偶遇”了一回,人们也不敢相信了。今年“偶遇领导”一直成为媒体的热词。
一般来说,不深入群众的领导,不是真正的好领导。这种民众心理,现在似乎被演绎成“不被偶遇的领导,不是真正的深入群众”了。在摩肩接踵的地铁车厢,在人头攒动的闹市街头,偶遇领导确是一件稀罕事,尤其是在岁月交替的时间节点上,更是如此。
对这样的“偶遇”,网友的第一追问是:“怎么会那么巧”,“为什么记者就能‘偶遇’书记,而且还碰巧带着摄像机”……舆论有赞有弹,有人认为被民众偶遇展现了领导干部的“最炫亲民风”,有人则笃信这种巧合不能排除部分官员策划和借机作秀的嫌疑。
有领导被偶遇亲自扫马路了,有领导被偶遇乘地铁、赶火车,或者坐公交了。领导干部要杜绝“偶遇”,务必做到知行合一,要求领导干部要想得到、说得出、做得好。“知”与否是有无责任心的问题,而“行”与否则是有没有执行力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有担当就当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抓好逗硬执行。只有知行合一,才算真正将担当放在了心上,扛在了肩上,落实在了行动上。(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