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财报上的一减一增引起网民猜疑。据媒体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在管理费用下降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央企选择了“隐藏”业务招待费,部分央企财报中相关数据和科目已彻底消失,财务报表中的“其他”科目金额却在大幅增加。(新华网 11月4日)
怎样的企业算是央企?广义的央企有这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属于金融行业,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一般是指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广播、电视、文化等行业。
这样的企业就应该及时将自己的财务状况予以通报,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一些央企尽管披露了业务接待费用的详细数据,看似非常主动,看似非常透明,可是有人却会质疑是报了一个不真实的数据,因为业务接待费用下降了,“其他”这一项费用却增长了很多,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将业务接待费用的真实数据不通报出来,而将很多明明是接待费用却做到了“其他”这一项费用里。
为什么会有“其他”这一项呢?为什么不可以取消这一项呢?一个“其他”就将不好说的账处理了,公众却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费用,也不知道这项费用增加了好,还是减少了好,这项费用用了好,还是不用好,因为它到底用在哪儿,怎么用的,为什么用,公众完全不知道,难道这就是一些央企所期望的那样。看似央企积极主动的公布了财务情况,看似央企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看似央企作为全民企业做得很到位,可是这样一些不清不楚,模糊处理的账务就能够让公众接受,就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其实不然,作为一个个合法的企业,就应该大大方方的将财务状况公报出来,真正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样遮遮掩掩反而更加容易引起误会,引起公众的一些不真的猜测,所以央企要做就做到真正透明。(文/疯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