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祸患常积于忽微

发布时间:2015-04-15 09:01:13 中国社会新闻网

 

  近日,一本由商人所写的“行贿日记”牵出的腐败窝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9名党员干部被严肃查处,其中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财政局原局长宋振兴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办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看,不少腐败官员都与不良商人存在利益往来。专家表示,这种不正常的“官商关系”,腐蚀了干部、败坏了社会风气,当前亟须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起新型、正常的“官商关系”。(4月13日,人民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朴素的道理说明,作风问题绝无小事。仔细推究,许多腐败分子,往往肇始于对自身作风的放任,最终积重难返、酿成苦果。正因此,防微杜渐,及时清扫灰尘,祛除政治微生物,既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也是各级干部日日勤修的必要功课。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少了,在客观上也会形成一种现实的“倒逼效应”,促使那些穿梭于酒席饭局的人思考,闲下来的时间应该干些什么?比如陪家人孩子、读书学习、锻炼身体等等。纸醉金迷的色彩淡下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真诚起来,彼此的关怀也会愈加真挚浓厚。从这个意义出发,涤清风气之恶,崇扬风尚之善,不仅让机关劲吹廉洁新风,更引领带动整个社会气象为之一新。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干部从内心认同反“四风”,而群众也为此喝彩叫好。

  也应看到,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人难免产生“松口气”的念头。辞旧迎新之际,“跑部进京”、点对点送礼、隐蔽会所大吃大喝等现象仍有发生,“快过年了可以放松一下”在部分干部心中产生共鸣;一些人仍笃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绞尽脑汁规避上级检查和社会监督。如何巩固改作风成果,避免“四风”问题一抓就见效、一松就反弹,彻底革除沉疴痼疾?这是值得各级干部深思的一个长久课题。

  古人说得好,“不日新者必日退”。反“四风”成绩斐然,各界有目共睹,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成功的花朵中往往也蕴含着失败的种子。我们不能被反“四风”所取得的成绩遮蔽了双眼,以至于对一时的新面貌心安理得。只有保持“吹毛求疵”的心态、葆有追寻“日日新”的姿态、恒定抓铁有痕的状态,针对不断变化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以常态化的治理、制度化的手段,不断取得转作风的成效。

  晚唐诗人杜荀鹤曾作《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正可谓“平流无石”之处。方此之时,唯有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密切关注变化着的“病情”,方能使反“四风”成效更上层楼。

编辑: 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