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微服私访”的含金量有多少?

发布时间:2015-01-29 07:58:26 中国社会新闻网

 

  江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27日上午在南昌开幕。27日下午,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赣州代表团听取代表发言后表示,自己常常不带随从、不带警卫到村里和老百姓聊天,最近两次到村里走访发现,基层代表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是群众不知情、不买账、不认可。(1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影视剧中经常见到皇帝化妆成平民百姓到民间明察暗访,深入了解民间的真实民情,查贪官和腐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观众拍案惊奇。其实这只是戏说而已,历史中的皇帝私下到民间暗访的可能性很小。康熙皇帝数次下江南也都是明访,这是由当时的帝王纲常和历史条件决定的。皇帝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只是民众的一种美好愿望,由编剧和导演经过艺术加工,用来填补广大群众的心理预期的某种消费空白。而在当下,官员微服私访的含金量又有多少?

  部分省、市官员出门车队浩浩荡荡,随行人员左右簇拥。“官队”出发前的十几天基层政府领导已经知晓,其实就是在告诉基层上级领导要来,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对于车队的行车路线、日程、食宿安排、考察参观的地点等等都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上级领导看到的往往都是事先踩点并准备好了的,就连群众的身份和台词都是事先排练好了的,所谓看花不看刺就是这个道理。

  官员下基层成了一种仪式或者固定模式,失去了体察民情的真正含义,而且其成本也很高。首先得打造供领导观瞻的样板看点,就得花成本,为了获得领导的点赞甚至不计成本。其次还得安排好车队的食宿问题,车队路过沿线周围的环境打造,这些都得花钱。群众为此意见很大,基层干部也有苦难言,因为上级领导得罪不起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和八项规定就是基于以上的诸多问题而出台的相关制度。

  省委书记不带随从、不带警卫到村里和老百姓聊天,进行“微服私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上级领导走基层不事先给当地政府打招呼,悄悄进村,一则,避免因为 “打草惊蛇”而看不到、听不到基层真实的一面;二则,没有了接待成本,规避了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环境;三则,既不扰民也不扰官。领导没有随从、警卫和基层干部的陪同,群众才能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其含金量才会更高。因为群众也怕得罪当地官员,害怕领导走后被地方官员“穿小鞋”。

  媒体和舆论对官员的“微服私访” 应该给予鼓励和褒扬,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相信只要官员是真心实意的在体察民情、问寒问暖,并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不是在作秀,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下基层多了,和群众“混熟了”,与群众的感情加深了,为官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单纯和干净起来。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文/李孝福)

编辑: 来源:中国社会新闻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