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二次创业的老厂如何迈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再次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
记者带着期待走进了沈阳东塔边运河旁的航天新光集团。这家企业始建于1920年,东北的航空工业在此处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了我国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的最早研制企业,在火箭发动机领域创造出了十数个第一,如今又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持续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而声名远扬。
得知来意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随手给记者划出了一条流畅的曲线,这就经济学界著名的曲线之一:微笑曲线。在确保国家航天防务基业持续巩固的同时,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向产品价值链的两端发展,一手抓研发,一手抓销售,这就是新光公司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军民融合快速发展的两把利器。
研发:产品为本 人才为基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技术含量,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是新光公司重构产品价值链、占领未来制高点的尝试。要说军民融合之路是条坦途,新光公司深有体会。新光公司将航天动力装置技术应用到军民融合产品的开发中,面向智能电网交互和分布式能源需求,陆续推出了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车、储能及能量转换设备和微电网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新型环保能源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静音、超静音和适合高寒、高海拔地区应用的发电机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响。
除了积极开拓国内通讯基站、医院、城市商业体、矿山、石油开采等领域市场,对非洲、东南亚、中亚等电力缺乏和供电不稳定的地区市场开拓的脚步也在加快。
如今,新光公司已经确立了气动力系统附件定点生产、宇航用火工连接与分离机构定点生产的行业地位,新型航天动力装置产品的研制也正如火如荼开展。在智能控制与应用领域,新光公司的产品将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和智能生活建设中发挥作用。
产品研发的源动力是什么?新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剑锋一直都很清楚:人才。新光人走出来一条内外结合的道路——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整合外部的精英外脑。
最近两年,新光公司连续吸收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百人以上,2014年新员工中“985、211”院校硕士生占76%,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加入到了各个研发项目团队,补足了新鲜血液。主管人力资源的刘俊峰介绍说,新光公司不但从高校吸收了大量优质毕业生,还从社 会上“挖”来很多人才。多管齐下,使得公司在技术、管理、技能人才力量大大充实。
人才引进是一方面,人才培养也不可忽视。为了提升全员素质能力,2014年前9个月,“新光大讲堂”24次与新光公司的员工见面,2000人次参与了集中培训。此外,专业讲堂、新光沙龙、高校委培等多种模式也在同期进行。新光公司对员工培训的支持不遗余力,明确提出,只有两项费用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超预算,一个是品牌宣传,另一个就是培训。
培养人才队伍的同时,近来,新光公司还先后与三院总体部、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相关专业领先院校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的协议,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院总体部等单位进行共建创新中心的商谈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的优势,与公司在工程应用和市场营销上的特长两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推动科学研究,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共同推进相关工程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人力资源培养渠道的探索”马剑锋对记者讲到。
营销:贴近客户,选对方向
“截止目前,我们今年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在宇航领域合作的合同额与2013年相比已经翻了一番。”市场总监裴志刚不无自豪地历数着新光公司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卫星探测等国家重点工程中与五院签订的多个产品研制合同。“五院总体部对新光在连接与分离装置、压紧与释放装置方面的技术和产品非常信任,”裴志刚介绍说,这支研发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如今已独立成立了宇航工程部,承担着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从神一到神十,从探月一期到探月三期,从东方红卫星到高分二号卫星,在保障了国家重点任务成功的同时,“航天新光”的品牌形象也得以树立。
这些信任的取得,得益于公司万无一失的产品质量,也来自“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主要客户所在的城市,新光公司都设立了办事处,派驻专业人员驻扎在客户身边,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服务。
当前,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的大区办事处已经建立,多地办事处也在筹备建设中。加快营销渠道和营销体系建设步伐,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布局营销渠道,新光采取“区域加领域”模式,既加大自身直销力度,又招募拓展合作伙伴,打造一支面向全国的产品经销队伍。
为了更好服务客户,新光公司的网站在规划时,就肩负着两个功能:商业形象传播平台和产品与服务提供平台。公司和不同产品都有量身打造的移 动网络APP,与华腾公司、海鹰机电公司等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平台、三院营销平台建立起了密切关系,线上推广、线下交易模式已初见成效,近期与英国、荷兰等用户的合作取得了实际进展。
要说今年新光公司突破市场的一个亮点,那非物流服务莫属。
现代物流服务业当前在国内蓬勃发展,是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新光公司原有的物流中心多年为航天三菱配送发动机零组件,对物流行业并不陌生。在自身车辆、仓库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新光公司将社 会零散运输车辆和闲置库房资源重新整合、为我所用,向第三方专业物流集成商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转型,短期内就积聚起巨大的运力和仓储能力。
凭借良好的业内口碑和令人信服的实力,新光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近期又与恒大集团、中联重科等公司顺利达成合作,为其提供物流服务。新光公司物流事业部总经理曹文健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是以航天品牌和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在发展模式上的创新,使物流事业部成功地开拓了市场。”
结束了采访,记者再次回望新光,“一体同心 一丝不苟 一往无前”的企业精神就镌刻在新光正门的题词墙上。心中不胜唏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便得以命名且如今走过65个春夏秋冬的企业并不多见;在此基础上再前推30年,张学良将军曾担任过这个始建于1920年航空企业的第二任总办,如今已近百年历程;而在此基础上又转战航天承担着保卫祖国安全重任、不断推陈出发展宇航事业而戮力前行的企业则是屈指可数。她的珍贵,也正寓意着她的伟大。如今,这个航空航天的摇篮,共和国的长子企业,已完成了凤凰涅槃,在现代企业的征程上,坚守着以高品质的工业装备报效国家,以创造性的动力技术服务社 会的使命,续写出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