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海盐县等环保及相关部门违法违纪案件被检察机关查处,这些案件中,环保系统腐败窝案备受各界关注。当雾霾围城、水土污染等话题一再刺痛公众神经,公众对环境监管和执法部门抱有更大期待。但执法者竟成了违法者的“保护伞”、“猫鼠”成了一家,怎样还能守住法治底线、守护碧水蓝天?(新华网12月1日)
在中央强力反腐风暴下,环保领域腐败窝案不时被曝出。日前,江苏省句容市发改经信委一科长朱某因涉嫌在污染企业关停等补贴项目申报过程中受贿131万元,被句容市检察院以受贿罪依法提起公诉。近一年中,句容市已在环境保护执法及相关专项资金审批环节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9件10人,涉及环保、发改经信委、财政等多部门公职人员。安徽、浙江、广东等地相继查处一批危害生态环境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当前,伴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期待,对环保部门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决不以容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近年来,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几乎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群众的心声在呐喊“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可是,我们的一部分环境监管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却是将容忍他人破坏生态环境,作为自己敛财的机遇,肆意践踏法律法规、破坏青山绿水蓝天。
环境监管和执法部门作为青山绿水蓝天的保护者,一方面需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职责,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不可将自己的权利和职务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另一方面要规范健全监管职责和程序,坚持依法依规执法,坚守法治的底线,加强对环保监管和执法部门的整顿,落实责任,加大对腐败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力度,对破坏环境的违法人员“零容忍”。(文/刘柒)